学校新闻
汪润泽:逐梦康复路 大爱志愿情
日期:2025年05月04日     作者:陈灏等    来源: 宣传部 卫生技术学院    点击数:

(本网讯陈灏 陈文培)从兴趣到专注,从摸索到科研,从校园到乡村,从赛场到社区,汪润泽在湖北职院的成长轨迹,始终贯穿着“逐梦”“大爱” 的主线。他用行动证明,青春的价值在于以专业为刃披荆斩棘,以爱心为光温暖他人。

以科研夯实专业基石

初入卫生技术学院的汪润泽,便如同一颗充满能量的种子,在学业与实践的土壤中奋力向下扎根。他是2023级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班的班长,是院团总支的骨干,穿梭于东区,服务于师生,让他在组织协调中磨砺出执行力。

因为热爱,所以执着。汪润泽摸索着走上科研之路,组建团队,查阅知网,收集资料,反复实证。他的论文《中医康复对腰间盘突出症的研究》,最终入选中国康复医学会学生会员学术交流论文集,背后是他在图书馆昼夜查阅文献的身影,是实验室里反复核对数据的专注,更是面对科研瓶颈时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执着。

在专业竞技的赛场上,他始终保持着进取的姿态。2025年,他作为团队核心成员,征战湖北省高等学校学生国家安全素养展示活动。备赛期间,他们对着方案逐字推敲,为一个肢体语言的呈现方式反复演练,在无数次头脑风暴与细节打磨中,将“精益求精” 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。最终斩获的优异成绩,不仅是对团队默契配合的褒奖,更让他深刻理解:成功的阶梯,是由无数次坚持的脚步与智慧的协作共同搭建而成。

用热忱点亮知识星火

寒暑假的时光,身为青马工程优秀学员的汪润泽,选择将足迹印刻在偏远乡村的土地上,用青春的热忱点燃孩子们的梦想之光。

暑期“三下乡”支教期间,他与队友们背着行囊走进大山,面对漏雨的教室、简陋的床铺,没有丝毫退缩。他们化身“梦想引路人”,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定制课程:课堂辩论赛上,鼓励孩子们勇敢表达观点;折纸课上,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出承载梦想的纸飞机;体育场上,用一场场趣味运动会唤醒孩子们的活力。

最动人的场景,发生在美术课堂上。当孩子们用沾满颜料的小手画出 “想去的大学”“未来的自己”时,汪润泽忽然明白:教育的本质,是用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。

他和志愿者将专业特色融入支教,带着孩子们认识艾草、薄荷等常见中药,在田间地头讲解中医药的神奇功效,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萌芽的种子。离别时,孩子们追着车队奔跑,手中挥舞着亲手绘制的感谢卡片,那一刻,所有的艰辛都化作眼眶中的温热,让他坚信,付出的爱终将在时光中长成参天大树。

在“寒假学堂” 活动中,面对基础薄弱、注意力分散的孩子,他创新采用“游戏化教学法”,将数学题融入趣味闯关,用故事串联英语单词,在太极教学中培养专注力。当看到孩子们从“坐不住”到主动提问,从“怕学习”到沉迷课堂,他深切体会到乡村教育,正是青年学子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。

用专业传递中医温暖

作为精诚康复社的核心成员,汪润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能,在“精诚康复‘三进’惠明学堂”项目中书写青春担当。首次走进文昌阁社区的那个清晨,居民们围上来的热情问候、主动拉家常的亲切模样,让他瞬间感受到基层服务的温度,也坚定了“用专业回馈社会”的初心。

在中医康复咨询现场,他与队友们化身“健康守护者”,为失眠的老人制定耳穴压豆方案,为关节疼痛的大爷进行推拿康复指导,为颈椎劳损的上班族设计穴位按摩操。一位长期受颈椎病困扰的大爷握住他的手说:“小伙子,你这几下按完,我脖子舒服多了!” 这份质朴的感谢,让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中医康复的魅力,原来所学的知识,真的能像春风化雨般缓解他人的病痛。

2024年,他和同伴们成为全国大学生中医药宣讲团成员,将晦涩的中医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养生知识。在社区广场带领居民制作防蚊香囊,在老年活动中心演示“八段锦基础功法”,在亲子课堂讲解“四季养生食谱”。中医药文化的传承,就在这一次次贴近生活的宣讲中,悄然融入百姓的日常。

汪润泽将继续在中医康复的领域深耕,在服务社会的征途中奔跑,让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同频共振,让青春终绽放出最耀眼的感恩光芒。

(审核:田寿永 程瑛)